舞麒麟不是舞狮
许多不了解的人认为麒麟和醒狮没什么区别。记者特意采访了内行人士,才发现,舞麒麟和舞狮还是有诸多不同。
舞麒麟是客家人从中原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具有长江北部地区花会的风格。
与舞狮相比,麒麟首先在外形上不同于狮。麒麟在古代传说中是神兽,其造型为“龙头、鹿角、蛇身、马蹄、牛尾”,狮子只是普通动物;与动辄五六公斤的狮子头相比,麒麟头一般3.3斤,苗条轻巧不少。舞麒麟是两人舞,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以此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此外,在表现效果上,舞麒麟的动作强调表现诙谐、尊重的特点,而舞狮则更突出威猛,可以有很多跳跃动作。
黄耀华介绍,舞麒麟走法,基本步伐为“阴阳步”、“八字步”,两种步伐连接交替使用就是“五行步”。走“阴阳步”含有“笑白腿”之意,就是没有进攻能力,笑着表白的意思。“一个脚步放下去,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了。”黄耀华说,与其他派别的舞麒麟碰面,走步就能知道对方是否善意。
手上的舞法也有讲究。有“左二右三”表达五行的,也有表达四季的,腿上还有表达二十四节气的等等。在套路结构安排上,也是根据农耕文明时期的自然规律来划分的。比如:从农闲到春分忙碌到两涝间的小栖到护禾再到丰收等等,不同的时期麒麟则有不同的舞段和情绪表演。
此外,麒麟身不能高过头,表演摊开时,人不能从麒麟身上跨过去。祝贺新屋入伙时,麒麟要先左走一圈,再右退一圈,然后再行九步躬礼,才能进房子,以示祖先保佑之意。而如果两只麒麟遇到,碰面打招呼,一般是转圈、亲嘴,头越低越礼貌,表示尊敬。而且两只麒麟必须面向对方,不能背向。在祠堂表演结束时,麒麟的“屁股”先出,再把头面向祠堂退出来。
麒麟制作亦有讲究
坪山竹林寺螳螂派麒麟制作有着一定的规格和讲究。黄耀华介绍,一般麒麟通长3.93米,宽1.33米,重3.3斤。客家话中“3”的发音与“生”的发音相同,取“3”之意是为暗合八卦中的“生”卦,意为生生不息安康长久之意。
走“八字步”也是“三三见九”,向众人行“九步躬”礼,先左三步,再右三步,最后中间走三步,表示“放礼貌”,真诚之意。
在重大节庆活动中,比如祭祀、庆典、入伙等,舞麒麟一个队出队人数是19人,表示长长久久之意。这19人,又各有分工,一般麒麟乐器基本配置为锣、呐鼓、镲三样。呐鼓居中,左边锣,右边镲,一字排开。由呐鼓起拍,锣镲随即相和,配合着麒麟或庄严、或生猛、或诙谐的舞动,敲打出快慢轻舒的节奏音调。在一些特殊舞段,则会加入战鼓、唢呐两样乐器,以增加庄严、抒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