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
以高雅音乐为办校特色的坪山中心小学声名鹊起
来源:坪山新区新闻周报
发布日期:2012-11-29 08:39
分享: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 如果说,要寻找一种可以跨越国界、超越阶层、无视年龄、增进感情、触动心灵的语言,一定非音乐莫属。人们总有自己喜爱的音乐或旋律,只要听到这些音乐,就能卸去心灵的疲惫,扫去心灵的尘埃,获得内心的平静或力量。在坪山新区,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音乐故事。

将高雅音乐作为学校的办校特色,希望以高雅文化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坪山中心小学,是目前唯一一所。四年来它带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这份勇气与信念,在业界逐渐崭露头角,小有名气。音乐,让这所学校灵动,音乐,也让这所学校走得更远。

草木芬芳,花香馥郁,音乐响起,你听,那是孩子们心灵绽放的声音。

敢想敢干会干向名校叫板

“高雅文化”在小学落地

什么是高雅文化?相信大多数人的思维里,这类文化应该具备底蕴深厚、人文内涵丰富、格调典雅等特点。而时下流行的,无论是《江南style》,还是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只能说是一种通俗音乐,不具备“高超雅正”的特点。在世界音乐史上,管乐、弦乐、合唱等所演奏出的音乐,无疑才是高雅音乐。

在一个地处偏僻、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新区,推广高雅音乐,并让它成为学校的“主打”,很多人不敢相信,更别说敢想敢干了。

很多人提出疑问,学生有这个能力吗?家长支持吗?师资力量能撑起来吗?学校能坚持吗?四年过去,校长曾宇宁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敢想敢干不够,还要会干。

“一定要横下一条心,杀出一条血路。”曾宇宁告诉记者,坪山新区自成立开始就鼓励先行先试,鼓励新区学校向名校叫板,学习甚至超越他们。“如果想都不敢想,又怎么做呢?如果想做了又没有魄力,怎么做好呢?”

为此,学校领导团队花了一年时间,论证了在学校开设管乐课的可行性。从全国各地招募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每周对学生进行早晚训练外,学校获得新区师资、经费支持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国际国内交流,将世界顶级音乐大师“请进来”讲学,又安排老师们“走出去”向顶尖人才学习。此外,还经常和家长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时地利人和,学生们从对管乐一头雾水到如今对管乐驾轻就熟,从对管乐一窍不通到如今对管乐名曲如数家珍,管乐在坪山中心小学站稳了脚跟。

基础打好了,学校又审时度势,开设了合唱团,今年又开设了弦乐团。“管弦乐在一起才能奏出最美妙的交响乐,我们希望从小学开始做起。” 曾宇宁说,学校目前有600多人参与各种高雅文化兴趣班。

曾宇宁表示,学校将进一步丰富音乐国际化的交流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高雅文化氛围。

“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学校的音乐厅。”曾宇宁说,坪山中心小学以高雅文化为特色,并依托客家文化、马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高雅文化立校,希望学校能逐渐走出深圳,走向全国,甚至冲出亚洲。

这是目标,是梦想,也是未来奋斗的方向。我们期待着。


放声合唱唱出自信之美

合唱团在市第九届合唱节中获金奖

2010年,坪山中心小学合唱团横空出世。

2年前,坪山中心小学决定成立合唱团,问卷调查学生们的意愿。根据意愿校方对班级进行了适当调整,在当时的四年级学生中成立了合唱一团。

谁都能开口唱歌,但不是人人都能唱好。孩子们报名都很踊跃,但一到合唱团,真正要开嗓子唱时,大家都傻眼了。六年级学生李凯从小喜欢听音乐,进入合唱团前特别喜欢听周杰伦的歌,还会跟着“哼哼哈嘿”,原本以为进合唱团就是唱歌,“我音准都不知道在哪里,根本不会唱。”

合唱老师孙运辉也有相同的感受,“孩子们连‘哆咪唆’都发音不准,基本上没有一个在入合唱团之前参加过业余培训,没有任何基础。还有孩子根本不敢开口。”

合唱只需要四个声部,按理说不难,但学会声部,孩子们就花去了三个月时间。最开始的三个月,孙运辉带着学生们练习站立姿势、各种口型的发音、弹舌这些基本功。学好之后再开始学习声部,合唱练习。

廖志青是一个特别腼腆、胆子很小的小姑娘,当初报名合唱团之后根本不敢开口,差点想放弃,后来孙运辉又让她重新加入合唱团,手把手鼓励她,教会她在人前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家里开店,爸爸妈妈很少管我,很少跟我说话,我也渐渐不喜欢说话了。和同学也很少接触,只喜欢看书、听音乐。”

参加合唱团后,小姑娘慢慢变了。以前不爱和同学说话,现在和同学有了更多的话题,一起接触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知识,还会互相“切磋”。放学回家的路上一遍一遍唱着自己学过的歌曲,回家后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镜子一次又一次练习。“合唱让我更勇敢了,也自信了。”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合唱一团的音乐室里,近50名学生依排分阶笔直站着,手中捧着自己的乐谱本,孙运辉右手一抬,学生们就开始分工合作,放声歌唱。一曲匈牙利歌曲从孩子们的口中逸出,流畅,充满力量。唱到中间高潮部分,孙运辉细细的高跟鞋有节奏地跺起来,表情陶醉,孩子们精神抖擞,跟随钢琴伴奏和老师的手势“起歌”,高低转换,同声混声,男声女声,运用自如。

“我们音乐素质不同,个性不同,一时领悟不了演唱时的情感,老师耐心示范,细细分析让我们理解,我们不仅懂得了音乐,也更团结,更坚强了。”学生彭怡萍在作文这样写道。

学生在成长,老师也在成长。孙运辉今年42岁,从事音乐教学快20年了,2008年来到坪山中心小学。2年前首次拿起合唱的教鞭后,为了教会学生唱好很多合唱曲目,比如匈牙利歌曲、日文歌曲,她自己先上网一遍一遍听,一遍一遍自学发音,再教给学生,有时候为了一首歌,她连续一个礼拜除了上课就是不间断地听、学,“可以说,我是和他们共同成长的,我先学会了再‘塞’给他们。”

今年6月,合唱团在深圳市第九届合唱节中获金奖。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

贝多芬曾说:“音乐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要美……”音乐并不是靠乐器单纯来演奏,也不是歌者随意喊几嗓子,而是蕴含了每一个演奏者、每一个歌者最深邃最丰沛的情感,是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走吧,带上我们的耳朵,这一刻,让我们仔细聆听。那是一种沁入心扉的美,那也是,一份难以言说的,温暖。


响亮管乐 奏出传承之美

酝酿建立“直航”培养模式延续学生艺术才华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坪山中心小学,管乐、弦乐、合唱团的成员们都在音乐室里苦练。从管乐一团,二团,到现在,已经是第五管乐团了。

从音准、声部、音符、跳音等“零基础”到如今,待指挥老师张垚一抬手,管乐团的孩子们,各自拿起小号、长号、圆号、单簧管、萨克斯等管乐器,看着乐谱,就能合奏出一曲世界名曲。“还有不少曲子是我们老师自己编的。”音乐教研组长李艺翔说。

从管乐团成立到现在,很多音乐老师来来去去,李艺翔、张垚一直坚守阵地,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会每一个学生识乐谱、分声部、找音准。六年级的钟欣玲记得特别清楚,只要是早上排练,张垚总是第一个到校,有一段时间,张垚的脚不小心崴了,还一拐一拐到音乐室排练。

“我们不是从小就学音乐,对乐器一窍不通,要看懂音符,懂吹奏其实是很吃力的。”钟欣玲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学八分音符同学们都记不住,张垚幽默地说:“这是一个蝌蚪,外加一条尾巴,然后游到五线谱的哪条横线就按什么指法吹什么音。”如此形象,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学校还邀请了世界各地顶级管乐大师来校讲学,美国管乐教育家马修·乔治、美国著名音乐家约翰·斯坦文特尔、新加坡管乐协会主席李天池、深圳管乐学会会长伏虎……每一位优秀的音乐人,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学生们如饥似渴汲取着前辈们的智慧,吸收最前沿的音乐知识,聆听最美妙的音乐教诲,成长得更快了。

“学校正在筹建五团,如今一团的学生已经在坪山中学读初三了。”音乐教研组长李艺翔告诉记者,2008年4月管乐一团成立,采取的是整班制教学,当时是五年级学生的团员们毕业后,整班由坪山中学接收,他们所在的班级也成为全年级学习氛围最好、成绩最优异的班级。

曾宇宁告诉记者,坪山中心小学、坪山中学和坪山高级中学不久前开展了三校联合演出活动,效果非常好。为了让管乐,让文化艺术传承不断层,三校都希望建立一种“直航”培养的模式,让孩子们的艺术才华,从小、中、高三个阶段得以延续和发展。

如今,坪山中心小学管乐团名号已经很响亮,不仅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新区教育系统一张瑰丽高雅的名片。登上世博大舞台表演,获得深圳市第十届管乐节优秀展演奖、十一届管乐节比赛银奖、十二届管乐节管乐展演金奖,并多次在区、街道文艺汇演……

编辑:史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