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堂:挺起脊梁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14-07-25 08:43
分享:

上篇:梦想起航

“中国人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中药”

信念的种子,在20多年前播下。

1989年,在深圳一家国企工作的宋钢,在日本出差时接触到了日本最大的汉方中药企业——津村(株式会社)。其时,津村的负责人告诉他,津村是世界中药市场最大的生产供应商,不但已拿下本国70%的汉方中药市场,更占据了世界中药市场50%以上份额。而当时,中国出口的中药仅占到世界市场不到5%的份额。

中药源自中国,中药生产大国却是日本。一个日本商人私下说,现在西方人都不叫“中药”了,叫“日本汉方药”。这让宋钢深受刺激。

“中医药几千年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产业和文化,一直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大家理所当然都认为是我们的东西,怎么中药市场就变成了日本人独霸天下?”当天夜里,宋钢彻夜难眠,久久伫立在窗前,苦苦思索答案。

接下来的实地考察中,宋钢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日本津村在深圳组建在华独资企业深圳津村,我去参观了他们的工厂。到那儿一看,我很震惊,原来日本人是用这样的态度与要求做中药的。”

宋钢看到,为了做出品质精、疗效好的汉方药,津村几乎不计成本,将中国原产地出产的上等中药材尽收囊中,收购来的生药材通过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储存、加工,再运回日本国内制作成药,成为畅销全世界的“日本汉方药”。

差距在哪里?宋钢一下子把准了脉:药品质量!“在中国,中医药一直以‘简、便、验、廉’为特色,走的是草根路线;但日本人生产中药却是另一种思维,引入西方医学的质量管控体系,强调的是对生命的高度尊重,追求的是药的高品质和安全性。”

“日本汉方药其实就是中药,从原料到配方到工艺流程都是中国的,但全世界却在吃日本人做的中药,这种局面一定要改变!”有朝一日中国人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中药——从此,这个梦想在宋钢心里萌发。

2004年,机会来了!适逢深圳津村寻找大中华区域的产品销售总代理,宋钢认定这是一次卧薪尝胆、学习并超越的极好机会。于是,他毅然创办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由此开启了他的逐梦之旅。

和顺堂梦想的种子,播撒在深圳这片热土上。

艰难创业,矢志不渝

和顺堂创办之初,正值中国中医药陷入低谷之际。“中医伪科学论”、“中医消亡论”等很是热闹,几千年的国医精粹似乎越来越不被接受。而其中最饱受诟病的,是中药的质量安全问题。用硫磺熏蒸使草药防腐,用色素染色提升成色以次充好,霉变药材晒干当好药卖……一再曝光的质量问题让不少消费者闻中药色变。

不过,这种情况反而坚定了宋钢的决心。当朋友劝他“这行不好干”的时候,他回答:“正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中药,才导致了这一结果,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机遇,我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

2005年初,和顺堂在深圳香榭里社区开设首家精品中医药馆。刚起步的两三年,被宋钢称为“最艰难的岁月”。人们对中医药的怀疑、对价格高的精品中药的抵触,让和顺堂步履维艰。

“那时候没有人看好我们做的事。”宋钢回忆。和顺堂香榭里店开张后门庭冷落,初期平均每天人流量不到3个人,营业额不到500元。“但我也豁出去了,每天守在药店亲自督阵,向顾客推介中药,与店员一起吃盒饭。”宋钢说自己当时很像个“导游”,见到每一个人都恨不得拉到和顺堂看病,推销精品中药。但尽管这样努力,公司仍连续几年亏损,“有谁会相信和顺堂第一年一共才卖了2吨药?”有人调侃他:“出师未捷身先死”。

除了嘲讽,更多的是冷言冷语。因为与日资企业合作,和顺堂一度被有些舆论认为是“卖洋中药”、“引狼入室”,“毁掉民族产业”等等。和顺堂一时陷于舆论漩涡之中。

另一方面,日本津村也察觉了和顺堂的“野心”,知道宋钢在合作中同时也在“偷师学艺”。 5年的合作协议仅仅过了一年,津村就单方提出以高额赔偿来解除合同。经过宋钢艰难的据理力争,虽然协议得以延续,但此后的合作中,和顺堂一直“受压”,饮片品种、药品价格、进药数量等,都是日方说了算。“我们没有任何话语权。”宋钢至今仍然感到有些委屈。

说到“偷师”效果,就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个场面。就在与和顺堂合约期满后不久,日本津村老板飞来深圳,亲自邀请宋钢吃饭。而在此前的5年合作期间,宋钢从未见过这位大boss一面。那天,在位于华润万象城顶楼的宴会厅里,12位日本高管一同向宋钢敬酒。昔日的小小“代理商”马上就要变成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津村高层集体向这位有胆有识的中国“学生”表达敬意。

就这样,和顺堂一方面求教于日本津村,苦研精品中药之术;一方面始终坚持高品质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我们就认准了这条路,一直咬牙坚守,相信坚守品质一定会赢来口碑,赢得市场,相信这条振兴中医药的路是对的。”

和顺堂在深圳,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