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雕塑展开幕式。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记者 熊奇侠)9日上午,一场主题为“突进:雕塑中的城市精神”的2017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下称坪山雕塑展)在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开幕,也拉开第十三届文博会坪山分会场系列活动序幕。今年文博会期间,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深圳家居文化创意园、金龟露营小镇、和畅园博物馆,联袂为市民献上丰盛文化大餐。当日,坪山还举行“雕塑与城市精神” 论坛和“雕塑坪山”研讨会,为坪山公共艺术和城市雕塑发展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
今年是坪山行政区元年,承载着落实东进战略,合力打造深圳东部中心历史重任的坪山,提出“一心五区”发展蓝图。以“突进:雕塑中的城市精神”为主题的坪山雕塑展是文博会坪山分会场的开场大戏,展现坪山力求在深圳东部中心建设历史进程中,凝练和塑造城区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的决心和信心,表达坪山落实东进战略、实现新一轮急剧式、突变式、跨越式发展态势。
开幕式上,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致辞,表示坪山将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部署和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调研坪山指示精神,依托客家传统文化、东纵红色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创新文化交相呼应的文化坪山,为东部中心的建设插上文化的翅膀。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17深圳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下称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和坪山文艺专家顾问聘任仪式。区长陶永欣、区政协主席陈主为学术委员代表颁发聘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筠为艺术顾问代表颁发聘书。
据悉,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包括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史学者王明贤、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发起人张宇星、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唐尧、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委员冯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樊林及冯峰。坪山文艺专家顾问除学术委员会成员,还包括国际著名雕塑艺术家盛姗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等,他们将为坪山文化艺术建设出谋划策。
开幕式后,领导嘉宾与参展艺术家一起参观了本届雕塑展精彩作品。
董书兵雕塑: 《婴儿》
雕塑、公共艺术如何塑造坪山文化精神
“雕塑与城市精神” 学术论坛召开
一说起“美人鱼”雕塑,人们会想起丹麦哥本哈根;一提起“自由女神”雕像,大家联想起美国纽约;一说到深圳雕塑和城市精神象征,就绕不开“孺子牛”,可见雕塑不仅丰富美化城市空间,还从侧面体现所处时代、地域文化水平内容,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9日下午,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成员及雕塑家代表举行“雕塑与城市精神” 论坛,坪山雕塑展策展人韩湛宁、张宇主持。论坛伊始,吴筠致欢迎辞:今年是坪山行政区“元年”,就像董书兵参展的《婴儿》雕塑一样,充满元气,有很多发展可能。坪山有产业发展空间和基础,有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希望坪山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能协调、融合发展,通过雕塑展、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文化目光关注坪山,促进坪山城区未来更好发展,给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样本,也进一步丰富城市人文艺术景观设计,为坪山城市发展建设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助力坪山建设深圳东部中心。
下面撷取论坛嘉宾精彩观点,以飨读者,也为坪山城市文化发展保留一份沉甸甸的思考:
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主任潘鲁生
中国文联副主席
全国政协委员
山东省文联主席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公共艺术要回归生活
现代的雕塑艺术、跨界创意,已不仅是大学课堂或业内关注,而是很多市民期待的文化要素。公共艺术就是雕塑?雕塑仅仅点缀城市?雕塑或公共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如何?城市需要什么?深圳缺什么?我感觉大家对公共文化需求有所期待,深圳作为一个大移民城市,没有包袱,可做一个试验田,雕塑展很多作品可落户坪山。
公共艺术要源于生活,艺术并非远在高等院校、博物馆,雕塑和公共艺术也应回归生活,关注民生和个体,体现人文关怀、情感疏通、涵养心灵,雕塑要进入市民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艺术和生活的联系。
坪山区元年应该思考以开启、“突进”为理念和象征,营造公共艺术空间,希望坪山区有艺术家设计一个公共艺术空间,提供一个平台,让市民、孩子们参与,和设计师共同完成一些作品。
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振华
雕塑家、策展人,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深圳雕塑院院长
什么样的城市
就有什么样的雕塑
说坪山之前,我先说下深圳雕塑发展:第一,深圳城市雕塑起步非常早,1980成立特区,1981年就有雕塑规划意识, 1994年就出台全国较早的《城市雕塑管理规定》;第二,深圳在上世纪末期率先在全国由城市雕塑向公共艺术转变。我一直觉得深圳把握了时代变化,渴望在雕塑方面成为全国领先的示范城市,但持续做强不够。我觉得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雕塑,从什么样的雕塑,能看到什么样的城市。深圳就是这么一个城市,有太多东西想做,却没静下心来好好考虑雕塑。深圳曾经错过的机会,坪山有后发优势,有空间,有山水,有传统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可以尝试。
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委员樊林
艺术史论家,策展人,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著有《作为叙事的“新表现主义”》
《概念先行的“实验艺术”》等
作为一个新行政区
坪山的在地性如何体现?
坪山雕塑展作为一个每年例行的国际雕塑展,想表达什么,每个人都有过去和祖宗,新移民对城市也有自己的认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部分会转化成叙事,但一般会借艺术家之手外化,所以首先,坪山雕塑表达内容可为个人、家族角度的历史讲述,其次,方向可考虑风格类型和在地性,如鹿特丹二战后现代主义风格新城市建设,多伦多美术馆收藏现代主义后期雕塑家作品被民众逐渐认同,值得参考;再次,通过田野调查方式,和市民沟通交流,提炼坪山作为一个新行政区,它的在地性究竟是什么。
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委员张宇星
城市规划设计专家,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要发起人、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2015 中国建筑界设计推动年度十大人物
艺术要成为大众的媒介
在没有城市之前,人们生活在神话的精神城市里,通过包括雕塑在内的媒介体系形成符号,构筑另一个世界;城市出现后,艺术成为神话的媒介,如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夏商周时代大量我们今天说的艺术,对古人来说就是真实的生活;现代主义城市用袪魅赶走神话,物质的丰裕反而加深城市的虚无,艺术成了消费品,丢失了自然神性。现在包括艺术在内的一切精神形态如何反思和拯救自己?有三个关键词:生产、反身、媒介。我们生产物品,物品生产神性,我们要挖掘,恢复神性,艺术不仅是美学对人的愉悦,更核心作用是抽离。
所以我认为公共艺术未来目标是建构一个公共神话,承担起建构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角色。艺术必将全方面复位,成为新的神话媒介,它不能只是艺术家的玩物,而应成为大众媒介,才能真正地回到艺术最初的价值。艺术家也不应再沉迷自我精神的表达,而应打破艺术边界,回到媒介,让老百姓参与,教老百姓叙述。期待能有坪山的城市荷马,叙写未来马峦山的神话。
他山之石嘉宾案例分享
论坛上嘉宾演讲除各种高屋建瓴的理论思考,还有现身说法的案例分享,给与会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坪山文艺专家顾问、坪山雕塑展特别推介艺术家盛姗姗(雕塑家,画家,著名旅美公共艺术家,有广泛国际艺术影响力,中国公共艺术国际领域中的开拓者,在不同时期推动中、美公共艺术发展。)
盛姗姗通过《公共艺术创作三十年》分享,介绍自己大学学油画专业,后因对色彩钟爱从油画走向雕塑。还分享了自己被金贸大厦永久收藏的抽象油画《新世界的曙光》,在威尼斯双年展和上海世博会展览过的2208块威尼斯手工纯水晶玻璃制作作品《开放的长城》,玻璃油画、编钟等,重点介绍了在坪山雕塑展展出的玻璃算盘,结合作品的鲜活介绍让与会者体会到她建筑雕塑的别致。
●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委员冯峰(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深圳华·美术馆执行馆长)
冯峰分享了自己参与过的三个公共艺术案例,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时间的宫殿》,岭南《时间的村落》、水乡古村落,其公共艺术作品的持续创作别具一格。
●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王明贤(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中国著名当代建筑批评家,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国际建筑展中国馆策展人)
王明贤介绍了编辑出版《中国公共艺术年鉴》等对中国公共艺术的梳理工作,指出近年中国公共艺术发展迅速,但也有大量粗制滥造,表示年鉴强大的编委会阵容愿为坪山打造公共艺术小镇、公共艺术公园等作出贡献。
●坪山雕塑展学术委员会委员唐尧(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雕塑》执行主编)
唐尧从城市雕塑角度带来《中国雕塑前沿的10个生长点》演讲,指出中国雕塑未来10个生长点:去中心化、共创与共享、雕塑材质液态化、非控、即机、统策、共域、衍生、仿生、寻根。
专家支招坪山雕塑及公共艺术推动城区发展
潘鲁生代表坪山雕塑学术委员会关于坪山发展城市公共艺术提出6点建议:
1
将公共艺术纳入城市总规划。将公共艺术从以往的“后创意”,变为艺术对城区建设的先导,艺术家共同参与坪山下一步建设。
2
将公共艺术发展纳入制度轨道。坪山区可以尝试做部分制度建设,让市民选择、投票,共同参与,共建公共艺术,这在国内将是一个先例。
3
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引领和学术研究。公共文化和教育有关系,坪山区可尝试把公共艺术引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学术研究,学术委员可参与打造坪山雕塑、公共艺术中来。
4
强化艺术服务社会观念和功能。艺术服务社会,很多艺术创作是公益性的,不能只讲效益,应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把文化基金等经费和艺术有机结合。
5
进一步明确坪山区特色生态文明小镇公共文化定位。现在国家也向生态文明方向发展,坪山定位有前瞻性,要坚持生态文化定位。
6
建立公众参与公共艺术发展机制。市民参与能获得更多认同,促进公共艺术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孙振华作《坪山雕塑如何突进》主题发言,也给出6点建议:
1
在公共艺术基础上发展坪山雕塑。仅拿雕塑概念来说城市公共艺术不够,现在公共艺术概念很宽泛:偏观念、偏综合艺术、偏设计和生活品质提升,坪山要找准定位,用新的起点、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发展坪山公共艺术。
2
以制度建设来发展坪山公共艺术。如建立文化基金资助、分管机构、建设布局的标准要求、公众参与机制、作品遴选、退出等系列制度。
3
坪山要打造一两个常设性品牌活动。以公共艺术名义做跨界生活设计,吸引更多人参与,如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坚持很重要。
4
公众教育和观众培养。深圳读书月逐渐做成全国有影响力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5
坪山要多媒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公共艺术、雕塑、园林等对城市生活全面介入。
6
雕塑产业化要慎重。因为雕塑不是加工、制造业,是精神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