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黄金珠宝企业超过5000家,形成了国内庞大的黄金珠宝企业集群。图为市民参观深圳珠宝展。(资料图片)
原标题:268名市政协委员兵分八路展开重点调研
摸排深圳实体经济“痛点”
深圳新闻网讯 如何壮大深圳实体经济?在今年初召开的深圳市两会上,这个话题引起市政协委员们的集体关注。《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的建议》这个集体提案,被确定为2017年深圳市委书记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
今年2月,深圳市政协启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近半年来,268名市政协委员兵分八路,深入企业、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调研,摸排深圳实体经济发展“痛点”,为深圳壮大实体经济把脉开方。
据悉,参加这次重点调研的268名市政协委员被分成先进制造组、时尚创意产业组(传统优势产业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组、现代物流组、商贸服务组、金融支持组、深港融合组、政府服务组等8个调研组,前往相关企业、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先后召开50多场座谈会,召集1800人次参会,最终形成一份约10万字的总报告、8份总计约15万字的分报告、66名委员总计约16万字的发言材料。7月26日,市政协将召开常委会议,政协委员将通过现场发言等形式,在题为“壮大实体经济”的专题协商会上展示调研成果。
日前,牵头组织这次重点调研活动的市政协经济委负责人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调研中许多鲜活案例。
外企用国内设备,国企用外国设备,“国货”困境揭开自主创新之痛
先进制造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根基所在。业内对全球制造产业重镇深圳的评价是:深圳制造业某一环节“感冒”,全球消费电子业界可能会“发烧”。
可圈可点的喜讯不少——华为在稳坐全球通讯行业第一把交椅后,发力智能终端,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华为手机热,市场占有率一路快跑;华星光电布局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成功打破了外资面板的垄断,在国际面板行业拥有更大话语权,正在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但调研组同时发现,深圳先进制造业在某些领域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深圳的机器人产业虽掌握了本体设计制造、控制系统软硬件、运动规划等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但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机器人产业同构现象突出,主要扎堆在产业链下游的集成应用环节,低端环节存在产能过剩,而上游的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据统计,2015年,全国约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伺服电机和驱动器超过80%依赖进口。据悉,三大关键零部件占到工业机器人成本的65%以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与外企相比,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4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企业利润被摊薄。
先进制造业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长期由外企主导,自主品牌亟须发展壮大。用户企业在采购首台(套)产品时,对国产装备往往缺乏信心,不敢、不愿用国产首台(套)设备已是公认的“老大难”问题。用户企业已经习惯使用国外品牌,特别是使用量最大、对设备品质要求最高的汽车和电子工业,导致自主品牌的产品不能尽快投入市场,甚至有成功应用经验的产品也难以实现推广应用。
“越是大型的公司、国企,越不使用国内设备。”市政协经济委负责人说,即使国内设备各方面性能已达到或超越外国设备,仍得不到国内大企业的支持,甚至出现了外资企业使用国内设备,而国企使用外国设备的现象。
“周”字号、“福”家军乱花迷人眼,时尚创意产业“同质化”现象待破解
以服装、钟表、家具、黄金珠宝、眼镜为代表的深圳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改叫“时尚创意产业”。改名字的背后,就是要完成从原来的加工贸易出口到创建自主品牌、从单一的出口加工向出口和内需两个市场双向并进,从传统制造业向时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品发展转变。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产业在各自领域均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和龙头地位,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以黄金珠宝业为例,企业超过5000家,形成了国内庞大的黄金珠宝企业集群,覆盖原料采购、设计加工、批发销售等环节,批发、零售贸易额约340亿元,成为了中国珠宝首饰制造交易中心和物料采购中心以及信息交流中心。
然而,与这样的“江湖地位”不协调的情况屡见不鲜。
深圳目前共有3600多家经营钻石的公司,但深圳并没有相匹配的成品钻报关资质,上海是全国唯一的成品钻进口报关地,所有钻石合法进口必须转至上海钻石交易所进口查验并缴纳税款后再运输至深圳。随着珠宝行业的不断发展成熟,深圳珠宝企业对正规渠道进口钻石的需求日益增长,深圳每年的钻石交易量占据上海交易所的约90%,深圳已经成为中国钻石产业中心,而奔赴上海采购钻石的局限和弊端,越来越显示“远水难解近渴”的尴尬。
像这样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外部因素,绝非企业一己之力可以解决。
时尚创意产业的“翻身”,除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外,提升高附加值的文化内涵、品牌价值是必经之路。目前深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散”企业,普遍不重视品牌建设和推广,认为品牌就是花钱做广告,是大企业、大公司干的事。盛名之下的深圳珠宝市场也受到“形象产品高度同质”“创意设计盲目跟风”“企业维权观念淡薄”等诸多问题的困扰。
不少珠宝经营单位忽视品牌建设,在产品推广和企业形象展示上,高度“同质化”。除人尽皆知的香港周大福、周生生外,还有周大生、周六福、周大金、周金生、周大发等众多“周”字品牌遍地开花;除了金六福外,还有金大福、正大福等品牌高举“福字”旗号,令人眼花缭乱。
商场扎堆,分布不合理,物业空置形成浪费
曾几何时,深圳大商场、购物中心人头攒动,旺丁又旺财。当下,人们普遍反映,去购物中心主要是吃喝玩乐,网购已占据了日常购物的大头。这些年来,深圳市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圳零售业很“受伤”。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深圳全市商业网点(零售、餐饮和批发)总数为30.4万个,营业总面积达6784.2万平方米,分别比深圳市第一个商业网点规划基期的2004年增长110.4%和334%,年均增长7.0%和14.3%。以2015年底城市管理总人口计算,人均零售和餐饮面积达3.18平方米,高于上海、香港、东京等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
随着特区一体化深入推进,原特区外商业网点建设加快。2015年,原特区外商业网点总数达22.9万个,营业总面积4551.9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市商业网点总数和总面积的75.3%和67.1%。原特区内外商业网点遍地开花,各村委和新楼盘还有许多在建或规划中的大型商业项目,不断推高商业面积存量。
据悉,目前已开业的购物中心有120多个,未来几年每年还将有多个大型商业项目入市。
“非商业中心区,1平方公里内有几个大型商场。”市政协经济委负责人说,商场网点局部分布不合理,部分购物中心已出现招商难和空置率高的问题,这对寸土寸金的深圳来说是个极大的浪费。
深圳目前是人口净流入城市,购买需求和能力都较强。购物中心显示出的疲态,一方面与网点过密有关,还与年轻人“宅”的习惯有关,手指一点网购到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网民规模达到965万,网民在网络购物上的花费增长迅速。网购花费占日常消费采购支出比例从2015年的1%-10%,上升到2016年的31%-80%,网民中八成以上主要在手机端购物。
申请专项资金补贴手续繁琐,企业盼“普惠”政策
为扶持相关行业发展,我市政府多个部门成立了扶持基金或是出台资金补贴办法。调研中,不少企业就申请财政补贴问题向政协委员表达了他们面临的两大困惑。
一是产业发展资金主要被龙头企业和大企业获得。某些企业申请到产业发展资金后并没有真正用于产业发展,而真正需要发展资金的企业却难以申请到。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的申请审批环节存在中介牟利空间,导致企业实际获得的产业资金大幅减少。
有企业负责人说,虽然政府明确规定不允许企业通过中介来申请产业发展资金,但还是有中介专门做申报补贴的生意。“有的企业对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不知情,有的企业感觉申请专项资金补贴手续繁琐、跑手续费时费力。”市政协经济委负责人说。
对政府发放补贴的做法,业界也有不同声音。有企业认为,政府补贴难以照顾周全,还产生权力寻租空间,倒不如把“普惠”工作做好,最重要是从源头上给企业减负,包括减税。企业关心的“普惠”政策还有保障房申请。有企业负责人指出,同样是大学生,到科技行业等政策倾斜的单位就业,就可能申请到廉租房,而到小企业小单位的则希望渺茫。(彭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