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惠侨救乡会”回乡慰问团到坪山慰问“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慰问团住在坪山学校,由曾生陪同在坪山视察了几天。(资料图片)
▲1944年12月3日,坪山军民在坪山小学操场举行大会。(资料图片)
1944年3月,师生代表、坪山工商联各界代表在坪山小学礼堂欢送被东纵救援的美国飞行员克尔中尉。图为克尔中尉拍摄的东江纵队战士。(资料图片)
坪山小学党组织曾带领教员号召附近的青年团结抗日,许多青年加入到抗日队伍中。图为活跃在坪山学校附近的青年战士。(资料图片)
1938年冬,由刘宣、邬强、李振亚主持在坪山小学开办了惠宝抗日人民游击队训练班,对从香港回来的100多人,进行游击战争理论、军事知识、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等进行培训。图为军事训练班旧址后门。(资料图片)
羊母嶂、光祖中学、坪山小学……究竟谁才是东江纵队策源地?近年来,关于东江纵队的最早策源地,学界一直争论不下。记者最近获悉,最新史料证实,坪山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就建在坪山小学,正是这个党组织,为后来的抗日武装队伍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从这个意义上,坪山小学不仅是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将军的母校,同时是东江纵队的摇篮。
从1917年由坪山学校改名至今,坪山小学走过整整一百年历程。在迎来百年华诞之际,这段尘封的历史在校长黎金涛的主持下,被拨开面纱重现世人。近日,黎金涛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曾生将军的母校
坪山小学一百年来,培养出许多革命先辈、志士仁人、栋梁之材。曾生是典型的代表。
根据《曾生回忆录》记述,曾生约于1921年至1923年在坪山小学就读。黎金涛详细地考证了这段历史,他告诉记者,曾生将军1910年出生在离学校不远的石灰陂村。父亲曾庭杰先在一艘英国轮船上当厨师,后到澳大利亚悉尼做厨工。母亲钟玉珍是一位纯朴的农村妇女,一直留在坪山,除种田外还兼做裁缝。曾生出生后一直跟随母亲生活,6岁那年进入教会学校福音堂读书,一年后转到知新书室(私塾)就读,嗣后又转到龙岗圩外沙梨园小学读完初小。10岁时,就读于香港超然学校。因不满于学校落后的教育、与恃强欺负自己的学生打架等原因,被校长认为“难以教化”,回坪山读高小一年级。
“当时,坪山小学已经创办,曾生将军住家离坪山小学不远,从他当时的年龄以及他在回忆录里对读过的每一所学校都能清晰说出校名的情况,可以推断,他在回忆录里所说的‘回到家乡在坪山小学继续读高小一年级’的‘坪山小学’就是现在的坪山中心小学,而不是泛指的小学。”黎金涛进一步分析称,曾生将军在香港超然学校读书的时间,不超过一年,然后在坪山小学上高小一年。曾生将军回忆在坪山小学就读时,还写到“同原来相识的同学一起学习玩耍,过得十分愉快”。由此可见这段历史为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四个月,东北全境就被日本占领,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据黎金涛讲述,此时的曾生将军正在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读书,随着日军在华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加剧和全国抗日热潮的高涨,在大学期间,曾生将军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广州市抗日学生联合会主席。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东江纵队摇篮
1938年10月中旬,日军入侵华南。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1938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曾生由香港回到坪山。曾生到达坪山时,坪山一片混乱,地主、富商等纷纷逃往香港,土匪四处抢劫,国民党驻军军心浮动,老百姓苦闷彷徨。
怎样迅速打开局面,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据黎金涛讲述,曾生等决定先从抓党的组织建设入手,于10月30日在羊母嶂李少霖家召开工作组扩大会议,正式成立了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曾生任工委书记,主管全面工作;谢鹤筹任组织部长,负责党的工作;周伯明任宣传部长,负责组建武装的工作。会议确定了主要工作:健全和发展党的组织,抓紧对干部进行培训;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自卫武装;派人做当地国民党驻军的统战工作,争取他们联合抗日。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曾生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与陈铭炎、廖其谷等在坪山小学等地组织抗日训练班,并带领许多坪小校友走上革命道路。当时人称,坪山是小延安,坪小是东纵摇篮。而陈铭炎这个名字,是黎金涛打开这段历史的钥匙。
在海量查找历史材料的过程中,黎金涛发现陈铭炎不仅是曾生的同学,而且于1937年2月经曾生介绍到坪小担任校长(有说任教员),并建立起坪山第一个党支部,这也是黎金涛在梳理历届校长任职史时的发现,由此黎金涛开始关注东纵前期在坪小活动的历史信息。
据黎金涛讲述,陈铭炎是广东合浦县人(今属广西),在坪山小学建立了坪山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他任支部书记。担任党支部书记以后,他还积极发动周边乡村群众参加党组织,建立党小组,为后来曾生回到坪山成立抗日组织,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曾生从香港回到坪山以后,与“惠青工作团”汇合,住在坪山小学,并在坪山小学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理论、军事知识、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黎金涛介绍,在成立之初,由刘宣(邬强、李振亚)主持在坪山学校开办了训练班,对从香港回来的100多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理论、军事知识、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曾生1938年10月回到坪山,以坪山小学为落脚点,成立惠宝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发动群众,健全党组织。曾生领导下的刘宣等人,在坪山小学开办第一个抗日训练班,中共领导下坪山地区抗日活动在坪山小学开始了星火燎原之势,不断壮大队伍,才有了后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及后来成立的东江纵队。
随后,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转战海陆丰,但坪山小学依然是抗战的坚强堡垒。陈铭炎调离坪山小学后,由共产党员廖荣铿担任校长,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约1938年前后,曾生在坪山学校接待从马来西亚等回来的支援抗日华侨。并在学校检阅部队。估计当时部队才一百多人。”黎金涛讲述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从罗浮山搬迁到大鹏,坪山小学曾经作为短暂的东江司令部,曾生将军还在学校办公十余天。
坪小师生的光荣记忆
通过《曾生回忆录》和《惠阳县史》,还有归国华侨的回忆录,黎金涛梳理出这段历史。然而整个过程耗时一年多,而“惠宝抗日游击总队成立前的史料,目前来看还比较少,研究也主要是大事件。所以,对坪山小学是东纵策源地的史实研究关注不多。”这是黎金涛挖掘这段历史的最大难点。
在这段历史的挖掘中,黎金涛被深深触动。他说,党的建设始终是第一位。正因为先有党组织,才有了后来的抗日武装队伍。陈铭炎和曾生回到坪山,首先是发展党员,建立坪山中心区委。在党员骨干带动下,坪山周边的民众(包括坪小师生)积极参加抗日队伍,可以说,后期的东纵,是在坪小时期做好了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坪小师生在民族危难时期,积极响应中共号召,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加入抗日队伍。例如有个廖新华,本来是学校的校工(估计是打钟或厨房工)也参加了抗日革命;港九大队有个中队长叫江水,原在坪小读高小,经他老师,叫蔡端的,在1939年介绍入党。这些充分说明了坪小师生的家国情怀。”他说。
在民族危难时刻,坪小师生义无反顾投身抗日。“就现在的材料看,可以查实的坪小师生参加抗日队伍的有二十多人,而未查实的大有人在。”他补充说。
在黎金涛看来,这段历史对于坪山小学,是一段独特的光荣历史。对于东江纵队历史来说,可以增添一些细节上的史料。不过他表示,“同时,还没有坪山小学的东纵将士事迹的专门文献资料。作为东纵策源地,是一个遗憾。这也是现在许多东纵后人想做的事情。”
黎金涛告诉记者,未来将把这段坪山小学的光荣历史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讲、唱、演、写”等为主要方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模式。(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