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仔拜师学艺 传承坪山舞麒麟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8-08-17 09:34
分享:

坪山舞麒麟传承人黄耀华正在授课。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 坪山舞麒麟是客家传统习俗,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15日,坪山街道十多名“后生仔”在光武堂向传承人黄耀华拜师学艺。目前,坪山共有300多名年轻人在光武堂学习这项传统艺术,而为了推动坪山舞麒麟的传承与发展,坪山街道办也不遗余力,搭建了多个平台,让舞麒麟更好地发扬光大。

300多名“后生仔”光武堂学艺

说起舞麒麟,坪山的客家人都不陌生,这项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在坪山的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8月15日,在坪山街道和平社区光武堂麒麟协会,十多名“后生仔”跟着传承人黄耀华拜师学艺。黄耀华告诉记者,他在坪山已经带出了1000多名学生,而目前还有300多名学生在光武堂学习舞麒麟,“坪山多个社区,包括龙岗很多地方,都有学生跟着学。”

麒麟是坪山客家人心中神圣的吉祥仁兽,坪山舞麒麟相传源于明末清初山西五台山竹林寺,民国时期传入坪山。舞麒麟是在螳螂拳功法基础上,根据农耕文化时期农民们在四季生活和劳作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创编而成,套路舞法身兼南北两派麒麟之长,呈刚劲、庄严、细腻、灵活的风格特点。

坪山舞麒麟是客家传统习俗,当地在祥和喜庆的重大节日、侨迁、新居、过年、起灶、婚嫁、农村丰年都有舞麒麟的习惯。2013年,坪山舞麒麟被收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从2009年开始,黄耀华便被推选为坪山舞麒麟传承人,一直为舞麒麟的保护和传承做贡献。

黄耀华说,舞麒麟是客家传统民间艺术,有固定的套路和礼仪,跟重“武”的醒狮不同,舞麒麟以“文”为本,在动作上强调表现谦恭。在客家地区,很多重要场合,比如春节、嫁娶、祭祖等,都要进行舞麒麟表演。

上世纪80年代,坪山舞麒麟有过一段艰难的日子,愿意学的人少,但黄耀华一直坚持着教授,甚至还自掏腰包贴补了十几万元。后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保育越发重视,坪山舞麒麟也重拾辉煌。

坪山积极推动舞麒麟传承发展

近年来,在推动坪山舞麒麟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上,坪山街道办也搭建了多个平台,做了不少积极的工作。麒麟元宵迅游活动在坪山持续开展了十几年,而新坪山街道成立之后,也一直关注着这些传统艺术的发展,“坪山街道要建设首善街道,我们今年在开展‘倡导新生活、培育新风尚、融入新发展’活动,但不代表要摒弃传统的文化,相反,我们更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将传统文化注入新鲜和活力,发扬光大,引领发展。”坪山街道党工委委员李顺平分管街道文化宣传工作,他表示政府将搭好文化台,让舞麒麟这场戏在坪山街道唱好,做好保育与传承工作。

舞麒麟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断层的情况,但坪山在传承方面上做得更好。目前,坪山街道各社区的麒麟队伍,基本上都是“后生仔”唱主角,而目前在光武堂麒麟协会学艺的300多个学生,也基本上是年轻人。在近几年的麒麟表演中,年轻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坪山街道多次麒麟活动或比赛,所有队伍都由青少年担纲主力,而麒麟队老队员则“退居二线”,在一旁负责敲锣打鼓或指挥等工作。

曾棋威今年25岁,师从黄耀华已经10年了,在麒麟队里已经是“元老级”人物了,“我从小就接触舞麒麟,学了之后就更加喜欢了,感觉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10岁的曾俊杰是年纪最小的麒麟队员,这个暑假,他都在光武堂学习舞麒麟,“我觉得挺好玩的,一点都不累。”黄耀华表示,把“接力棒”交给了青少年,这就是一种传承,“年轻人需要锻炼,坪山舞麒麟需要新鲜血液,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记者 曾海城 通讯员 周子睿)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