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梓有个300年大家族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日期:2018-09-11 10:23
分享:

坑梓黄氏一世祖朝轩公所建坪山江边村黄氏宗祠。

百年名校光祖中学前身“光祖学堂”原貌。

珍藏于新乔世居的“文魁”牌匾,由清朝兵部尚书曾国荃所题。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记者 刘娥)9月10日,在坪山坑梓一带开基拓业三百余年的客家人——坑梓黄氏(简称“坑梓黄”),迎来一年一度的重大节庆。他们和坪山区坪山、龙田、马峦、石井、碧岭等其他街道的百余名黄氏族人,一同先到坪山墓园,后到江边村黄氏宗祠拜祭他们的共同始祖——一世祖朝轩公及两位祖妣。这次,“坑梓黄”用对祖先的敬畏之心,缔结起整个家族血缘与地缘的社会网络,用一种乡土的方式,无声讲述一段关于深圳最早一批移民的人文历史。

在坪山黄氏一族中,“坑梓黄”最具崇文重教的传统。或因如此,他们得以在此延绵数百年,家族得以发展壮大,族众凝聚力得以持续强大。

发迹史:

农商并举崇文重教

“坑梓黄”在深圳发迹史,可追溯到清初“迁海复界”。彼时,坑梓黄氏始祖朝轩公由惠东迁坪山高寨子,后在坪山江边村建黄氏宗祠。“坑梓黄”最兴盛时发展到坑梓人口的80%。

“坑梓黄”开基始祖黄居中,是一世祖朝轩公之子,生于1638年,1691年他携妻带子到坑梓,在“阿婆叫沥”上游的老坑西坑村立“老祠堂”(现龙岗区文物保护单位“洪围”),并广置田园、农商并举、发展经济。他和子孙先后沿阿婆叫沥河建立了60余座大型客家围屋,包括被评为省级文物的龙田世居,以及新乔世居、秀岭世居、秀山世居等,成为当地望族。黄居中后裔已达数万之众,并由老坑发展至秀新、龙田、金沙、沙田、坪山、坪地、龙岗、惠阳、大亚湾和广西等地,开创了“坑梓黄”几百年的盛世时代。

这段辉煌历史,和“坑梓黄”崇文重教的传统分不开。黄氏后人黄奶仔热衷宗族历史研究,俨然一部行走的坑梓黄氏史书。他告诉记者,黄氏子孙深知,只有依靠文化优势获取功名,才能使家族得到更大的发展、保持崇高的社会地位、强化族众的凝聚力。因此,读书入仕是“坑梓黄”的首选目标。

重耕读:

兴建光祖学堂、广立私塾

“坑梓黄”继承和发扬客家人重视耕读文化的传统。他们的私塾几乎遍布“坑梓黄”各座围屋,还兴建了气宇轩昂的光祖学堂。

清光绪末年,中国处于社会剧烈变动的年代,作为“坑梓黄”后人的南洋华侨,黄子光、黄子文、黄丽春、黄观保等人受革命思潮影响,毅然在马来西亚倡导捐款,于1906年兴建了当时国内少有的新型学校,为坑梓及惠东宝地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

黄奶仔介绍,光祖学堂首任校长是康有为嫡系弟子欧榘甲,康有为的学生汤一元、杨竹秋、杜伟康都曾在该校执教,杰出校友有时称“东江三虎将”之一的东江纵队领导人曾生(开国少将)、叶锋(新华社香港分社原副社长)、黄冠芳(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大队长)、曾子兴(航空航天领域著名科学家)、黄昶(著名书画家)等。

记者走访了龙田世居、秀岭世居、万兴号世居、廻龙世居等多座黄氏客家围屋。几乎只要有一座围屋就有一所私塾供族人子弟读书。

黄奶仔告诉记者,“坑梓黄”入仕一般分两种:科举考试为官、“捐纳”功名。其中,五世祖黄雅元乾隆乙酉科中武举、六世祖黄奇朋中乾隆甲午科武举等。十世祖黄天榆中乡试第五十一名举人,时任兵部尚书曾国荃为其题写“文魁”牌匾。这块牌匾至今藏于新乔世居。

此外,清朝盛行“捐纳”制度,“坑梓黄”富甲一方,为父母、为自己、为子弟“捐纳”功名不少。翻检《坑梓黄氏族谱》,七品以上的官员俯拾皆是:四品的有奇绅(朝议大夫)、毓璣(朝议大夫);五品的有奕宽(奉政大夫)、毓森(奉政大夫,州同加二级)、毓僖(奉政大夫,州同加二级)、维绅(营守府)等。

崇文尚武:

“左文右武”的传奇历史

“坑梓黄”不仅崇文重教,还崇文尚武。最突出的是,以万兴号世居为血缘纽带的族人200年来不断书写“左文右武”的传奇历史。

万兴号世居位于坪山区坑梓街道秀新社区禾场吓村,清朝嘉庆年间由坑梓黄氏七世祖、正五品奉政大夫黄奕宽创建,俗称“新屋仔”。奕宽公生于乾隆甲寅年(1794年),他仕途亨达,极具经商之能,勇于拓业,广置田地,大开商铺,成就了滨海客家中的一段创业传奇。

黄奶仔称,黄奕宽生下黄世捐、黄世振、黄世星和黄世仰四个儿子,并将“万兴号世居”左侧分给四子“万全号”始祖黄世仰居住,右侧分给次子“万祥号”始祖黄世振居住。就此,一段“左崇文:书香传家‘万全号’、右尚武:保家卫国‘万祥号’的传奇故事”开始上演。

“万全号”的后人当中,优秀的读书人居多。其中有八世黄世仰,例贡生。九世黄翰勳,清朝国学生。十世黄薰瑶,清朝秀才,22岁入学,23岁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生物专业,是坑梓第一个懂日语的人,毕业三年归国,后来到盐田教书,也是光祖中学第一届教员。十一世黄廼武,在蔡廷锴部队第十九路军当过体育教官,先后任过光祖学堂、平冈中学校长。

时至今日,“万全号”的后人还涌现出许多传道授业的园丁,为深圳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有推动学校发展的好校长,有在深圳罗湖外国语学校、深圳罗湖区人民小学、深圳福田外国语学校等任教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万祥号”的“武”传统背后,是中国风云变化的近现代史。最早是1917年出生的十二世黄品球,从光祖学堂毕业后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军,担任连长(副营级)。从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5年日本向同盟国投降,他一路北上抗日,足足打满八年抗日战争。十二世黄应球,参加东江纵队游击队。十二世黄庭芬,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在广州水警分局任处长。

“年轻一代还涌现出许多保家卫国的子孙,有公安警察、交通警察、消防警察等。”黄奶仔说。

正是有着客家人良好的耕读文化传统,“坑梓黄”关于“崇文重教”“崇文尚武”精彩故事时至今日仍在不断上演。这种人文精神,伴随着坑梓古老的围屋历经数百年风云变幻,始终以古朴的风姿静静伫立,默默讲述着客家坑梓黄氏的创业史。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