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震撼、品味到深思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日期:2019-04-01 09:21
分享:

《消失的城市》王晶晶

《络绎不绝》杨泳梁

《临地》朱小地

《黑色玛丽》王子耕

《寻找帕拉迪奥》张永和

《圆原源缘》袁顺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 从震撼到品味再到深思,这也许是看完坪山美术馆开馆大展——《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之后的正常反应。

对于当下来说,城市即生活,无论是过去的休闲惬意,还是现在的忙忙碌碌,或者未来的无限可能,城市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大舞台。

在这次大展上,第一次汇聚国内如此众多的顶尖建筑师和艺术家,而且是无规则的,这样提供了一个更开放的舞台,让大师们超越职业的限制,共同思考城市、思考建筑、思考空间,让这个大展“够酷”。

“未知城市”,这是面向未来的一个前沿话题。未知城市更加混沌、更加杂糅、更加有个性、更加多元、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却具有更大视角的超理性结构。也许更像袁顺老师介绍他的作品《圆原源缘》时说的那样,其实对于“未知城市”,并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底的答案……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来说,不一定能说出多少专业的建筑理论,而更多的是在这些建筑大师或者更应该说是艺术大师的作品中,感受城市变迁对生活带来的变动,也包括对过去的记忆、对当下的感受、对未来的憧憬,好像坐上时空穿梭机,在时光的隧道中任意遨游,是一场思想上的自由飞翔……

袁顺老师的《圆原源缘》,展现的是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本质。“圆”是形态,“原”是关系,“源”是文化传承,“缘”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袁顺老师力求从作品中体现出从自然到人文,再到生命的循环。无论是自然山川的起伏,还是将现代建筑“拍扁”在作品中,抑或作品中的无人机,都展现出他对于城市发展历程的理解。当然,袁顺老师并不想给他的作品一个确定的答案,“作品是开放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激发的才是创新力”。

个人特别喜欢杨泳梁老师的《络绎不绝》。在影像中,现代的高楼大厦包围着老式的建筑,一边是高速公路穿城而过、车水马龙,一边却是居民穿行在小镇中。站在这个作品面前,仿佛一下子让人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中,这难道不是我们城市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吗?新的生活慢慢走近,过去的记忆却还没有散去,时光变迁让我们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中穿梭,映射出人生的那种复杂情绪……

周实老师的《无形的城市》,让人一下子回忆起在深圳奋斗的时光。特别是那些方块的马赛克瓷砖,立刻让很多人想起在深圳的第一站——城中村。透过作品的外形,体味到城中村里的人和城中村发生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也许你会吐槽城中村的种种不是,却无法抛下对那段时光的记忆……

在《寻找帕拉迪奥》中,张永和老师将透视法在作品中加以延展,将多种城市空间投射在一组四向延展的透视筒上,让每个观察者感受到自己的空间定位。此时一个姑娘刚好从对面经过,透过作品,抓拍到另一面的人影,一刹那一种奇妙的感觉无法言喻……

还有很多很多作品,还是建议大家去坪山美术馆看看。那一刻,让自己的状态放松,不需要太紧绷或者一定要找到什么答案,游离在梦幻里、置身在未知中,也许就可以真正获得你想要的答案,甚至是一种体验和感受,这就足够了。

手记

在更大时代背景下

审视坪山的未来

上个周末,坪山图书馆开馆,一下子让大家的“口味”提了上去,原来坪山也可以这么文化。

所以,大家就对坪山美术馆的开馆充满期待。当然也有疑惑。如果说图书馆大家可以很直观地接受,那么更加抽象一些的美术馆,是否能让大家再一次“惊艳”呢?

震撼,意外的震撼。走进坪山美术馆那一刻,这种感受强烈地撞击着记者。大师的作品建议大家去实地看看,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坪山对发展高品质文化事业的坚持,的确令人敬佩!

高品质的文化事业,是可以让人实实在在地看得到摸得着的,是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的。坪山图书馆、坪山美术馆,接连给大家带来的是惊喜,原来坪山也可以有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很自然地会被一些思维方式所局限,“这里很难的”“这里没有这样的文化土壤”……但是,坪山的文化创新之路却证明,大家对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不是不能接受,而是缺乏感受”,就像喝茶一样,喝了真正的好茶,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好茶味道。

坪山是深圳后发区域,总说坪山具有后发优势。所谓“后发优势”在于未来的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和“先发”之间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坪山在文化探索上给大家带来一系列惊喜,起码证明了两件事,一是坪山可以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二是只有创新才能让坪山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新坪山”,是坪山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发展命题。所以,面向未来,更需要超越坪山,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下,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把视野放得更开阔,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坪山的文化创新,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本版撰文潘咏本版图片钟敬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