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国际发展形势纷繁复杂,要在全球大变局中抢抓发展先机,必须坚持更高水平扩大开放,更大范围链接全球,更深层次融入世界,努力在全球视野下内外兼修,形成集聚全球优质资源的“强磁场”。积极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圳致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基层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一、发达国际化街区建设的经验启示
纵观全球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普遍建有功能完善、业态丰富,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彰显城市特色和底蕴的国际化街区,在规划布局上普遍有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完善体制机制,以服务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为宗旨,注重筑巢引凤招才引智。国际化街区引领趋势、鼓励创新的发展定位与高端人才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需求深度契合,通过构建符合市场发展形势的体制机制,能够有效集聚国际人才资源,实现城区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比如,美国为打造能够吸引集聚全球高端人才资源的特色区域,专门在硅谷制定推出了针对优秀海内外人才的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OPT)计划,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都可以申请,主修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和Mathematics)领域的学生还可以将工作期限延长至3年。此外,硅谷还充分利用制度方面的创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斯坦福大学允许教职人员去硅谷公司兼职,甚至允许部分拥有重大科研成果的教授停薪留职1-2年去硅谷创业;斯坦福大学还创造性地设立了全美第一个技术授权办公室(OTL),负责管理斯坦福的知识产权资产,并出台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鼓励教职人员的职业发明向企业转移。据统计,硅谷内超过六成的企业源自于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团队,而与斯坦福大学科研项目有关的产值占到硅谷总产值的50%以上。持续完善的体制机制助力硅谷成为了全球顶尖人才的集聚地。由此可见,通过良好制度环境的加快建设,打造满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需求的街区,有利于在全球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强化国际化街区建设的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倡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区治理模式,促进街区价值不断凸显。国际化街区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核心思想与现代化城市人文精神十分吻合,通过对空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均衡设计改造,能够有效提升街区辨识度,实现城区人文内涵的有机延伸。比如,东京中城原是日本防卫厅所在地,在人为之本设计理念的引领下,原建筑群被改造为既结合国际前沿时尚又具当地独特文化气质的复合型街区,目前拥有商店、餐馆、写字楼、酒店、高级租赁式公寓、美术馆、展览馆和公园等完善配套设施。其中,三德利美术馆展出的3000余件日本古董和工艺品,每年吸引近70万人到访;以三宅一生为中心、提供日本优秀设计的“创造基地”,每年吸引约21.5万人到访;东京中城设计中心还承办各种国际大型展会;文化产业作用的充分发挥助力东京中城成为“全球建筑师都想去的东京地标”和“日本设计走向全球的发源地”。由此可见,通过在城市建筑中融入文化元素,有利于进一步彰显区域的人文价值,进一步放大国际化街区对高端资源的磁吸效应。
三是坚持发挥生态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人居环境,助力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化街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与现代田园都市生态优先规划理念完全重合,通过街区的生态背景建立与城市区域的有机联系,能够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实现城区发展韧性的显著强化。比如,新加坡政府突破绿化带必须占地面土地绿化空间的固有思维,通过绿化建筑外立面以及打造空中花园等垂直绿化的方式,巧妙地将绿色元素植入城市硬件配套。目前,新加坡共有超过3100个绿色建筑,有500多栋建筑设有绿色天台,面积超过60公顷,相当于84个足球场,垂直绿化面积超越了素有绿色天台领军城市的美国芝加哥,一举成为全球知名的生态之城。由此可见,通过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立体生态空间结构,有利于全面增强城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国际化街区建设新格局。
二、推进坪山国际化街区建设的具体设计
为进一步提升坪山国际化街区建设水平,围绕人才聚集、集约高效、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街区发展目标,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快打造国际创新人才服务高地
一是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综合片区经济、交通、区位、人才集聚度等因素,建议借鉴南山、龙华等兄弟区做法,在坪山高新区内建设我区国际创新人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人才服务中心”)。由区外事局、人才工作局、融媒体中心等部门牵头,协同街道、社区等力量,引进组织能力强、服务经验丰富的专业涉外社会服务机构入驻,提供“一站式”服务、社区融合、文化交流、志愿参与等多元服务。建议由区财政下拨固定经费作为人才服务中心建设专项经费,并每年核拨日常运营及维护经费,为开展高质量活动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在人才服务中心建立线下涵盖人才引进落户、夫妻分居申报落户、留学生来深就业落户、海外人才居住证、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从业人员档案管理服务、职称材料受理、博士后进出站、事业单位聘用登记、高端人才确认函、人才计划申报、人才房或公租房申请、外籍人员办税、出入境等业务的“一站式”办理窗口,并提供子女入学、创业支持等咨询服务窗口,同时线上在“创新坪山”公众号分设国际化人才专项微服务,并开通热线电话提供相关业务办理的快速指引,帮助国际化人才便捷高效办事。
三是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在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专门窗口,帮助在坪山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办理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建立涉外法律咨询室,引入专业的涉外律师团队,固定时间开放,为国际化人才提供涉外婚姻、涉外劳资纠纷调解等专业的涉外法律咨询服务,并对房屋租赁、税务筹划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借鉴国际通行惯例,推进“便捷设施共享”试点,为有需要的人免费提供洗手间、饮用水、手机充电、WiFi使用、电话、雨伞外借等服务。争取市人才工作局支持,设置学术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为国际化人才提供科技资料文献等信息。
四是加快选址打造国际创新街区。借鉴美国坎布里奇市肯戴尔广场发展经验,在燕子湖、高新南、高新北等“1+7+N”重点片区建设创新街区,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全力塑造集社交互动、企业合作、观点交流、办公空间等功能的第三空间,吸引高科技公司、风投和科研机构、科研人才等。增强创新街区的复合功能,满足居住、办公与服务等多方位需求。建设新型零售空间,开辟聚人气、促沟通的社交型公共空间。打造以公共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办公型公共空间,以PPP模式建设和运营管理,形成创新创业的新场所。
(二)持续营造开放共享的人文氛围
一是开辟公共活动空间。在人才服务中心建设功能多样的公共空间,适应各时段、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建立“I House(爱家)”特色空间,打造国际化人才之家,开展各类联谊活动。建设兼具时尚气息与文化氛围的多语种阅读书吧,定期开展读书会、读书论坛、文化沙龙等活动,形成中外文化交流服务的聚集地。创新开设DIY手工设计屋和微型儿童游乐场,开展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文化的活动。畅通政府与企业、人才的沟通平台,设立“坪山演说家”多功能厅,定期举办坪山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行业交流沙龙或分享行业内个人创业经验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行业交流氛围。开展“坪山青年说”等圆桌论坛活动,打造开放、活力的公共环境,为共谋坪山发展提供交流平台。
二是组织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围绕大万世居特色文化街区、龙田文旅小镇、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等精品文旅项目,开辟以坪山生态和文化为主题的全域互动体验路线,联合区新联会、博士协会、海归协会、高层次人才协会等,鼓励参与者体验坪山之美。借鉴欧美国家“时间银行”理念,组建外籍志愿者队伍,开展多方位双向志愿服务合作,尤其是在国际峰会论坛、展会等相关交流活动时,提供志愿活动。推进一批民生微实事项目,开设英语角、汉语角、摄影培训、舞蹈教学、影音欣赏、美食分享等特色活动,促进居民的邻里融合、文化的融情共生。
三是加快推进双语服务与标识完善。对标国际先进,制作坪山生活双语服务指南,提供餐饮、酒店、旅游、签证咨询等书面指引,便于了解城市最新政策,熟悉居住环境。聚焦国际化人才生活需求,完善城市定位系统、交通指示系统、公共服务设施标识系统等双(多)语标识设置,对国际化街区的影院、银行、健身、餐饮等设施及双语标识系统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有关国际化工作的系统性培训,提升涉外工作人员和服务供给者人员素质,营造对外服务良好氛围。
四是全面加强社区融合治理。拓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与渠道,吸纳中外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进一步打造社区联席会、居民议事会、民主评议会、民意恳谈会、居民论坛等各类社区参与平台,实现多方协商、双向互动。培养外籍居民领袖,在协商涉及居民利益的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时发挥作用,推动社区居民共处、共享、共融。探索大协商机制,收集外籍人士及高层次人才对改进社区治理和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并落实到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具体工作,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进一步完善集网上办事、网格管理、居民自治、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化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五是积极举办国际化文体交流活动。利用好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坪山国际网球中心、坪山文化聚落等资源,打造坪山文化地标与文旅品牌,积极争取在辖区举办国际会议、会展和文体赛事。引进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峰会、论坛与展会如Slush创投大会、BT峰会等在坪山召开,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继续支持引进如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曲目在坪山大剧院展演,促进国际化资源在街区集聚、落地。定期举办坪山国际文化艺术节,线下举行知名国际摄影展、书画展等展览,云上链接国外文化艺术场馆等,提升坪山国际人文气质和国际影响力。举办国际网球赛,探索引进国际知名网球俱乐部入驻坪山国际网球中心。加快推动大工业区体育中心升级改造,建好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积极引进国际羽毛球赛事。
六是努力提升坪山国际知名度。用好坪山文化智库专家如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名誉教授、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等优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推广坪山城区形象。紧贴潮流,在“哔哩哔哩”“YouTube”等国内外直播平台,展示坪山创新气质、推广国际形象。由宣传部门负责,打造坪山特色文化长廊,分阶段展示客家文化习俗、民国时期居住在坪山的文化名人、坪山生态百科、坪山城市书房等短视频或微型纪录片,并同步到海内外著名的视频网站和平台。依托坪山美术馆资源,引进国际知名艺术家、设计团队,以坪山自然特色和产业特点设计更多代表“坪山标志”的装置艺术,形成坪山独特的国际传播品牌。
(三)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的美丽城区
一是构建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带。串联坪山高新北片区、技术大学、综合保税区、文化聚落、高新南片区等创新节点,利用山水资源的耦合,促进创新与生态的融合,形成有山有水有农田、城在林中、道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环境,用绿水青山打造吸引集聚国际创新人才的强磁场。设计以深圳坪山为支点,链接全球创新之都如纽约、伦敦等城市的线上“融媒沉浸体验馆”,将坪山形象推广与国际传播有机结合。以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精选在坪山国际化创新型企业工作的外籍工程师、科学家、院士、创新创业者,以系列视频宣传展示其风采,讲好创新人才在坪山的创新故事。
二是建设国际生态社区示范点。在试点街区内,借鉴新加坡、悉尼等国外滨水特色天际线案例,以显山露水、疏密有致、功能平衡、铸造精品为理念,结合社区特点进行环境微改造,优化“山-水-城”空间,建设通透美观的滨水建筑,提升街区景观品质。在街区内沿河打通生态廊道,加强与城区公园绿地的空间联系,建设连贯的生态景观带,并合理设置步道、座椅、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道路节点、零星地块等,在街区见缝插“绿”,建好口袋公园,打造“推窗见景、出门入画”的美好意境。
三是打造环境友好型综合活力社群。围绕区内三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发展需要,在高新区内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资源平台,打造集工作、学习、生活等于一体的活力社群。在商务办公、孵化器及加速器等周边,聚合精致餐饮、新型零售、格调生活、艺术美学、文创体验等跨界业态,提倡有利于环境的消费方式,成为创新企业及消费者体验的理想社交场所,打造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在新建园区及办公楼等建筑时,打造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大量运用节能技术,配置空中走廊和垂直绿化,并提供会议室、研讨室、专业设备等共享设施,为空间和企业带来流量的同时激发创意,释放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