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9日讯 坪山美术馆首期艺术驻地项目的研究走访已经启程,来自北京、长沙和深圳本地的五组艺术家从北向南集结在大万世居。或许这也是一场迁徙的拟态,我们在此形成了有分工机制的依存单位,并将在“群居”的社会关系里进行“独立”的个体创作延伸。
在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性质与项目定位的基础建设之上,我们强调项目本身和项目成员的跨领域工作方式(尤以突破艺术圈层为出发点)。在驻地研究和交流的机制及内容方面,我们将重点建立与相关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文化研究学者等,以及多种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对话。形成多维视域,并推进以主体性建立“历史意识未来观的核心”的动念。
本次论坛将从坪山美术馆负责人、驻地项目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角度分享本次驻地项目的定位、研究目标和艺术创作计划,并特邀熟悉深圳特别是有客家文化研究经验的学者,从宏观的客家学研究与微观的客家文化特征、客家族群的空间生产和当代流变等角度出发,与项目组成员及艺术爱好者一同探讨“大万世居”驻地研究的人文社会基础以及可能突破的艺术创作边界。
论坛时间
2022年8月20日(周六)
10:30-12:30
论坛地点
坪山美术馆
五楼学术报告厅
论坛主持
刘晓都 /坪山美术馆馆长
王尤 /“大万世居”驻地项目策展人
艺术家
李赢 /“大万世居”驻地艺术家
特邀嘉宾
刘丽川 /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于长江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
张卫东 /深圳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
*按嘉宾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
主持及嘉宾简介
刘晓都
坪山美术馆馆长,建筑师,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王尤
独立策展人,万尤引力实验室创始人
李赢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
创作实践以雕塑、装置为主
作品制造无限的关系
强调关系内部活动、力量、发展
刘丽川
1945年1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64年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1982年进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普通语言学专业读研,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4年调深圳大学,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学术论文、译文70余篇,主要学术著作有《民俗学与民俗旅游》和《深圳客家研究》。2013年获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文化精品图书”项目资助,龙岗街道办与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大力支持,《深圳客家研究》再版,一年之内两次印刷。社会职务:深圳大学客家研究会原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嘉应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客家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增城客家文化研究会顾问、福建省连城培田客家古民居保护委员会顾问、深圳市推普协会副会长。
于长江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
研究领域:都市文化艺术、城乡发展、基层治理、族群与民俗
张卫东
1946年12月出生于山东荣成。1964年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69年毕业留校任教,1979年考研,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3年9月调深圳大学,1988年12月创建“深圳客家研究会”并任会长,2006年获准成立“深圳大学客家研究所”并任所长。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音韵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副会长。致力于汉语教学与研究,涉猎客家历史与文化学。1989年主编出版《客家研究(第一集)》,1990年出版《客家文化》(季羡林等主编《神州文化集成丛书》之一),1993年底至1994年初,曾应马来西亚全国客家公会联合会邀请,到西马新山、东马沙劳越等9市做“客家历史与文化”巡回讲演。主持并完成广东省《〈伍伦全备谚解〉所记音系研究》、教育部《朝鲜文献与近代汉语音韵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老乞大〉多版本语言学比较研究》等社科规划项目。译著有《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2002年第一版,2018年第二版。
策展人:王尤
出品人:刘晓都
驻地艺术家:贾羽朙、李赢、梁宏伟、毛茸茸有感情的田野、周梓璇
*按艺术家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
项目时间:2022年8月-11月
地点:大万世居+坪山美术馆
指导单位: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坪山美术馆
项目执行:坪山美术馆团队、万尤引力实验室
温馨提示
根据坪山区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入馆参观须凭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或当日(24小时内)核酸采样凭证(记录)。敬请大家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错峰参观、分时预约、间隔游览。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坪山美术馆采取限流开放,实行预约进馆制(可线上或现场扫码预约);
●线上预约路径:关注坪山美术馆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预约观展”并填写参观信息;
●现场扫码进馆:在美术馆入口处扫码登记、出示健康码并经测温正常后入馆参观;
●预约限额、开放时段等信息以预约系统为准;
●系统提前三天开放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