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1月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近日召开的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大力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飞地经济、楼宇经济、海洋经济等经济形态。
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期间,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产业链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深圳达成合作意向;
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科创总部项目落户深圳龙岗、深圳燃气与华为数字能源推进城市低碳智慧能源建设全面合作协议正式签约;
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涉及亚马逊、英特尔、马士基等投资主体在内的315个项目洽谈签约,涉及意向投资总额8790亿元;
……
上述卓越成绩的背后,展现了深圳在总部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方面所具备的发展实力与未来潜力。
总部企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2022年8月,全球500强企业ABB电动交通中国总部正式入驻深圳南山。ABB电动交通首席执行官弗兰克·穆勒恩表示,“深圳优质的资源环境为ABB电动交通拓展在深业务发展创造了卓越的条件,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未来,ABB电动交通将继续加大在深圳、在中国的投资,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密切合作,创造一个更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交通生态体系。”
深圳总部经济建设起点早、力度大、效果佳。早在2008年,深圳就吹响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号角,出台《深圳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和《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2012年出台《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暂行办法》;2017年,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发布《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从落户、租购房补助等多方面,对总部企业发展予以支持;2018年,出台《深圳市总部项目遴选及用地供应管理办法》。
据统计,2022年,深圳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25家。经认定的市级总部企业数量达335家,较2017年的97家增长2.5倍。市级总部企业2021年在深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约三分之一,贡献税收占全市比重约40%,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引擎。
深圳发展总部经济重“引”也重“培”,企业上市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22年11月22日,深圳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00家,总市值达8.48万亿元,其中有16家公司市值超千亿元。
总部经济已成为深圳一张金牌“名片”。从产出上看,深圳总部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在2022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中国电子董事长曾毅透露,最新财报显示,中国电子的利润增长了24%,营业收入增长了33%,实现了双增长。“我们下定决心,深度扎根深圳,深度融入湾区。一系列重大项目即将落地。”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22年11月,海博会上深圳海洋产业首次专场面向全球招商,现场共签约7项合作框架协议,举办多个重点组织机构授牌(挂牌)仪式,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蓝色战略合作关系。包括挪威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揭牌,深圳市海洋产业联盟授牌;推动中海油LNG加注项目、海底IDC研发中心项目、国家海洋高端装备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等多个优质项目落户深圳。
深圳,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深圳始终高度重视经略海洋,不断夯实向海发展的“四梁八柱”。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在涉海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深圳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圳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愈加巩固,海洋油气增储上产再上台阶,多个深水自营油气田顺利投产;现代海洋渔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远洋渔船数量和产值占全省总额约六成。
同时,海洋工程和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深圳向海上风电、海洋能等新兴海工拓展;海洋电子信息向深海感知与探测、水下智能机器人、海洋大数据、水下通信等领域延伸,水下无线通信设备技术领先;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运营。
此外,深圳海洋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海洋创新载体加速落地,已建及在建国家、省、市级涉海创新载体约70个,海洋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初具成效。深圳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打造海洋经济合作新平台,试点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国际航运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绿色低碳产业引领创新潮流
2022年12月,在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上,节能低碳产业博览会聚集了华为、腾讯、比亚迪、南方电网等绿色低碳领域头部企业,集中展示超级快充、V2G、动力电池、氢能利用等先进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或应用场景,这些来自深圳本土企业的最新技术是深圳持续探索一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绿色发展新路径的缩影。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早在2009年就率先将新能源列为新兴产业,2018年将绿色低碳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大力培育,2021年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到1387亿元。
在产业基础设施方面,深圳市的新能源产业企业类型多样,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完整,动力电池技术全球领先,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的企业梯队,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和安全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光伏逆变器、锂离子储能等技术领跑全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堆额定的功率在全球领先。节能高效、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已经成为深圳市节能环保产业的特色。
同时,深圳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绿色创新提供土壤。以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为例,深圳现有约140家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与2021年相比,深圳市氢能产业链各个环节布局企业均有增长,尤其与氢气供应相关的企业数量增速最快,氢气制、储、运等相关企业数量增长约60%,主要集中在电解水制氢设备领域;燃料电池及系统相关企业增长数量最多,2022年新增15家,增长幅度近37%。
“深圳一直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创新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表示,深圳未来可通过六大协同推动实现绿色低碳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这六大协同包括新能源产业与双碳目标协同,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协同,产业协同,硬科技与软实力协同,产业空间协同,双循环协同。